党群工作

【“四史”学习专题】党史研究——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的100年

2021年01月21日 12:50 马克思主义学院 点击:[]

如何科学全面地学习和研究、认识和看待党的100 年,是一个重大问题。关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指出:要“推动 全党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认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势,更好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各项工作”(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 年第2 期。);要“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 年第7 期。)。也就是说,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认识和看待党的100 年。通过梳理和学习习近平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系列重要论述可以看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认识和看待党的100 年,其关键要求至少有这样三个:一是长时段,二是宽视野,三是深层次。

一、长时段:要以百年、千年为计,端起历史望远镜,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

未来,从过去、现在、未来相贯通,坚持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大历史观之“大”,首先在于时间视野长远。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首先就是时间,时间构成了历史发展的纵轴,为历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记录的刻度。因此,看待历史问题的视野,首先要坚持长时段,也就是要把历史特别是历史活动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放到长远的历史视野和时间纵深中去考察和分析。历史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沉淀,历史只有拉长了看,才能看得更加真切更加全面。关于中国共产党人对时间和历史的理解,习近平有三个精彩论断:“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人民日报》2019 年3 月26 日。);“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版,第427 页。),要“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 7月 2日。);“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8年第 10期。),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基本纲领的统一”(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 7期。)。这三个论断为我们以长时段的历史视野看待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供了重要思路。

第一,要以百年、千年为计,从长时段研究和看待党的奋斗历程

研究和看待党的奋斗历程,不能仅就党的100年看党的 100年,还要把党的 100年放到近代以后 180多年的中国历史、5000多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中,放到 500多年的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五六千年甚至更久远的人类文明史中来看。只有从这样的长时段来看,才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辉煌和伟大: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陷入危亡之际,在各种主义和主张“你方唱罢我登场”,进行了多次尝试都没能解决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的背景下,应时而生并义无反顾肩负起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主心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胜利,使具有 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焕发了新生机、续写了新辉煌;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丰富和发展,使具有 50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主张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开辟出正确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遭遇了低谷和严重曲折后焕发蓬勃生机,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谱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探索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路径,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不仅使十几亿中国人民实现了从饿肚子到解决温饱再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而且以铁的事实证明了西方国家竭力鼓吹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并不是“唯一的”“普世的”“完美的”,成功开辟了一条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崭新路径,极大地改写着人类现代化版图,深远影响着人类现代化进程。

第二,要端起历史望远镜,立足现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把过去现在未来贯通起来

时间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组成的。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的,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过去、现在、未来,昨天、今天、明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要求身处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历史活动主体,必须端起历史望远镜,观现在、看过去、望未来,以大历史观把三者贯通起来。习近平深刻指出:“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 (《人民日报》2018年 1月 6日。)我们党的 100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党不断探索并形成、坚持了这样的有效做法:首先弄清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了解当下的实际情况和工作任务;再往回看,看看自己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走过了哪些坦途、经验是什么,走过了哪些弯路、教训是什么,还要看看别人走过的路、有没有值得借鉴之处、别人走的弯路我们怎么避免;还要往前看,对照目标和方向,规划下一步要走的路,想想怎么走才能走好。这一做法的重要性,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一些重大历史节点和党面临重大风险挑战时尤为凸显。比如,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路该怎么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且继续遭遇失败后,该怎样认识和纠正“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全面抗战爆发后,如何看待中国抗战的前途,该制定怎样的战略策略;抗战胜利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解放战争后期,如何布局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如何筹备和建立新中国;朝鲜战争爆发后,面对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新中国东北边境安全的形势,要不要抗美援朝;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后,要不要及时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过渡;苏联模式弊端显现后,中国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革”结束后,中国社会主义该向何处去;面对苏东剧变、西方国家封锁,该怎么办;遭遇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危机和挑战时,该怎样应对,等等。面对这样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都坚持了上述做法,有效应对和化解了风险挑战,成功把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实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之际,我们学习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更要站在今天的历史方位上,端起历史望远镜仔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继往开来、谱写新篇。

第三,要坚持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

这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我们考察和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的一个重要视角。一方面,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将之作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为逐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另一方面,我们党也深刻认识到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共产主义是由多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漫长历史过程,需要许多代人的接续努力。因此,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党在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长远目标和最高纲领的同时,能够及时根据特定历史时期的具体实际和工作任务确定阶段性目标和基本纲领,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改革开放后又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同时注意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把登高望远与脚踏实地相结合,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向着理想的彼岸稳步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党的百年历程也就是党把长远目标与阶段目标、最高纲领与基本纲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结合和统一起来,领导人民向着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前进的历史。具体到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来说,就是要把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从上述视角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对于我们正确把握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具有重要意义。

二、宽视野:要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宏阔视野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贡献

大历史观之“大”,还在于空间视野宽广。空间是构成历史的又一基本要素。如果说时间构成了历史的纵轴的话,那么,空间则构成了历史的横轴。时间纵轴与空间横轴共同构成了历史的坐标。只有既放到足够长远的时间视野中,又放到足够宽广的空间视野中去考察,历史活动主体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了怎样的奋斗、取得了怎样的成就、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才能看得更加清楚更为立体。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 7月 2日。);“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人民日报》2017年 10月 28日、2018年 4月 9日。)这些论断为我们从宽广的视野看待党的百年非凡历程和历史贡献提供了重要视角。

中国共产党作为在近代中国和世界时势发展变迁中诞生的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诞生之日起就与中华民族的命运、与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进步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不仅为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也为世界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彪炳史册的历史贡献。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 100年,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中华民族、为世界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奋斗、作出贡献的历史。因此,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看待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历史贡献,不能只局限在党的自身发展史的范畴内,而必须扩展到并紧密联系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贡献突出表现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通过创造了“四个伟大成就”,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先后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共计 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压迫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依规治党、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明确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通过上述几个历史阶段的长期奋斗和不断积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成功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突出表现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高举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坚持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开辟了“四条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参见《人民日报》2018年 4月 25日。),有效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问题,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使社会主义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实现发展进步、繁荣富强,必须找到符合自己情况的正确道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开展革命斗争的艰苦卓绝的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开展革命斗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广泛统一战线,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新中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原理与新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引导其走由初级社到高级社的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从加工订货、统购统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由低级到高级的过渡形式和“和平赎买”政策,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基础上,“以苏为鉴”,努力实现“第二次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既遵循社会主义建设一般规律,又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时代条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开辟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日报》2018年 4月 25日。)。这四条道路前后相继、依次递进、环环相扣、因循发展。中国共产党正是沿着这些正确道路,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在这四条道路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和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基础上,经过长期实践、持续探索、不断积累而最终走出的一条成功之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增进中国人民福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 2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历史终结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等各种论调甚嚣尘上的严峻局面下,顶住压力和挑战,沉着积极应对,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最终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经过长期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不仅坚守和捍卫了社会主义,让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中国大地上高高飘扬,而且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极大地提振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信心。正如习近平指出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卷,第 70页。)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贡献突出表现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现代化的过程。领导实现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使命和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身上。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并坚定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为了探索这条道路、实现这个目标,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长期努力:先是通过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制度前提和基本条件;继而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设计,开启独立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伟大实践;接着又创造性地以“小康”这个富有中华传统文化意味的概念来表述“中国式的现代化”,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战略谋划,先后提出“三步走”“新三步走”战略步骤,成功开辟了通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现代化的道路;进而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

今年 7月 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正式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这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同时,习近平还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 7月 2日。)这就进一步指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百年奋斗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经过长期探索和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通过走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展现的光明前景,有力地证明了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唯一的现代化模式,击碎了“实现现代化只有西方资本主义一条道路”的妄言,打破了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路径依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路径。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所有这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人民日报》2017年 10月 28日。),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深层次:要透过现象和细节,抓住主题主线、主流本质,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理清历史逻辑、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深度和高度,看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

大历史观之“大”,还在于观察的层次深刻。历史的构成,除了时间、空间因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历史活动主体,也就是“人”。特定的人们在特定时空条件下进行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人们彼此之间、人们与自然界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历史。因此,考察和研究历史,就要做到既见事又见人,既钻进去考察细节又跳出来把握整体,既分析现象、研究具体的人和事,又在此基础上抓住其主题主线、主流本质,细察其中蕴含和体现的历史经验、历史规律、历史逻辑、历史趋势等深层次的东西,从而掌握历史主动,推动历史发展。也惟有如此,历史资政育人、以古鉴今的效用才能得以发挥,历史也才能成为“最好的老师”和“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按照这样的要求考察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需要着重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紧紧抓住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

历史细节浩如烟海,历史脉络盘错交织,历史现象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抓住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党的百年历史的主题主线,就是为争取民族独

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党的百年历史的主流本质,就是“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参见《人民日报》2021年 6月 19日。)

说得具体一些,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一个又一个胜利,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根本成就的历史;就是团结带领人民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化解一个又一个风险、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不怕牺牲、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历史;就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进行理论探索和理论创新,创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成果的历史;就是始终牢记并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历史;就是把党的建设作为“伟大工程”和“新的伟大工程”,开展和推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以及制度建设,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

第二,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以史为鉴、推动工作

历史经验属于认识范畴,来源于人们的历史实践。历史的意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可以给后来的人们以借鉴和启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一步步走到今天、能够创造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善于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以史为鉴,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推动工作的能力水平。党的经验“饱含着成败和得失,凝结着鲜血和汗水,充满着智慧和勇毅”,但它“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书本上抄来的,而是我们党在历经艰辛、饱经风雨的长期摸索中积累下来的”(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 7期。),需要我们以正确党史观认真深入总结。

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时,要着重把握两个方面:一是要全面。既总结成功的正面经验,又总结失败的反面经验;既总结某个事件某个时期的具体经验,又总结贯穿整个百年历史的宏观经验;既总结党的自身建设方面的经验,又总结党领导人民开展的革命、建设、改革各项工作、各项创造中的经验。二是有重点。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更多着眼于解决今天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经验总结。比如,要注意总结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调整确定工作重心,在不同历史背景下基于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正确决策,及时运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强理论武装等方面的历史经验。

第三,深刻认识历史规律,进而遵循和运用历史规律,指导实践

人们常说“历史似曾相识”,“历史再次重演”,这里说的主要是历史现象。同类的历史现象之所以重复出现,实际上是由于历史规律在起支配作用。符合同一历史规律的历史现象,在相近或相似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多次出现的。因此,我们学习和研究历史,只是看到具体的人和事,只是看到历史现象,只是一般性地总结历史经验,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再进一步,上升到认识和把握历史规律的层面。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人们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遵循、把握和运用历史规律,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具体到学习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特别要注重总结和把握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规律,探索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形成的理性认识,总结和把握党在遵循这些规律、运用这些理性认识指导实践、推进事业发展中积累的宝贵经验,等等。

第四,注重理清历史逻辑,弄明白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深刻道理

人们在分析某一事物的内在逻辑时,往往有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等多个层面,其中历史逻辑不可或缺,因为它一头连着理论,一头连着实践,中间映照着现实。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现实逻辑交融互动,催生了历史逻辑。历史逻辑揭示的是过去,但映照着现实、启示着未来,所以往往最有说服力。毛泽东曾指出:“只有讲历史才能说服人”(《毛泽东文集》第 8卷,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第 276页。),“拿历史来教育最有效力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学习和总结历史的论语》,《党的文献》2007年第 5期。)。这里说的“历史”,很重要的一层意思就是指历史逻辑。历史的必然逻辑最能说服人、教育人。

具体到学习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特别要弄明白并努力揭示和回答如下一些历史逻辑和深刻道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何在;中国共产党是什么、干什么,干了什么、还要干什么,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担负起领导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重任;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能够成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根本指导思想,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落地生根并不断完善发展,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相互作用是怎样的,等等。

第五,准确把握历史大势,顺势而为,奋发有为

“我们看历史,就会看到前途”,“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毛泽东文集》第 8卷,第385、383页。)这里说的“前途”,就是历史发展大势。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必然按照固有的大趋势和特定的大方向发展。“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历史的经验一再表明,准确把握历史大势,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就能更好地前进;反之,弄不清历史大势,甚至违背历史大势、逆历史潮流而动,就会寸步难行甚至碰得头破血流。

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 7月 2日。)“在一百年的奋斗中,我们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 7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顺应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的世界发展大势的必然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是顺应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大潮的必然产物;作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发展潮流的必然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和世界正在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必然趋势。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最终目的是要在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理清历史逻辑的基础上,努力弄清楚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要去哪里,注意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深刻认识和把握今天我们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发展大势,为统筹好“两个大局”,做好自己的事情、当下的事情,坚定战略自信、坚持战略定力,不走老路、不走邪路、勇开新路,提供助力和指引。

第六,牢牢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道理;人民是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深深植根于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是我们党的一条成功经验。“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 7期。) 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我们党取得的每一个胜利,都离不开人民的支持,离开了人民就会一事无成。

因此,考察和研究党的百年历史,必须上升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 7期。) ,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 3卷,第 135页。),“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 7期。)的高度,把紧紧依靠人民这个“根本力量”、这一“根基和血脉”,抓住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理清历史逻辑、把握历史大势,与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和美好生活的奋斗实践结合起来,把坚持党的领导与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统一起来,特别注意研究和总结党密切联系群众、处理干群关系、贯彻群众路线,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从而赢得人民衷心拥护和坚定支持,凝聚起磅礴力量共同创造历史伟业和美好生活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

第七,善于掌握历史主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握好时和势,不断推动事业发展

习近平强调,要“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 7期。)。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只有 50多人,一步步走到今天,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走过百年光辉历程、在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 70多年、拥有 9500多万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得到了 14亿多中国人民最广泛的支持和拥护,带领中国人民已经创造了并继续创造着光耀千秋的历史伟业。这其中每一步都与善于掌握历史主动密不可分。

何为历史主动?历史主动来自哪里?怎样掌握历史主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大历史观认识和研究历史、学好用好历史。前文所说的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理清历史逻辑、把握历史大势、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历史主动、把工作推向前进。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理清历史逻辑、把握历史大势,就可以明了和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少走或不走弯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就可以使党的奋斗拥有深厚的力量源泉和坚实的根基。有了鲜活的历史经验作参考,顺应了历史规律、历史逻辑、历史大势所指明和规定的正确方向,特别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我们党就能够在纷繁复杂的历史演变和风云变幻的时代变迁中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把握好时和势,就能够站得高、望得远、看得深,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不被乱花迷眼、不被浮云遮眼,从而掌握历史主动、不断推动事业发展。

上述长时段、宽视野、深层次三个基本维度不仅共同标明了大历史观之“大”,而且为今天我们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坚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党的历史中深刻汲取前进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以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引领新的伟大社会革命,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稳步推进引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发展演进,提供了重要的遵循和指引。

(作者高长武,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员)

来源:党的文献

编辑:安济森

初审:罗美玲

 

 

上一条:【“四史”学习专题】党史研究——换了人间:百年来我们党推进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胡昌勇 下一条:【“四史”学习专题】党史研究——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及启示

关闭

版权所有:顺德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